《张伯行探家恤河南》河南民间故事传说

renwen 提交于 周四, 2023/02/16 - 20:21

张伯行探家恤河南

清朝道光年间,有一次黄河泛滥。从开封到商丘一带,只见黄涛滚滚,水天相连。老百姓被淹死大半,田产庄园被冲得一干二净,河南东部的一座繁华的仪封县城,被淹没在水底。当时在朝中做吏部尚书的张伯行,是河南仪封人,他得知家乡遭水灾的音信后,急忙上奏,请求回河南巡察灾情,皇帝批准后,张伯行就心急火燎地赶回到自己的家乡。

张伯行在家乡看到的是凄惨的景象,黄水退后,到处是白茫茫的盐碱地,风起处,飞沙走石,只有一片片茅草,在风沙中抖动,九死一生的乡亲们,从茅草棚里走出来,含泪迎接远道而来的亲人,哭诉惨遭水害的痛苦,张伯行听了心如刀绞,哀叹不已。他询问乡亲们:“现在拿什么充饥呀?”乡亲们拿出了小红萝卜,说:“大人,这就是俺的主食啊!”张伯行见了,心中一颤,点了点头,竟说不出安慰的话来,他向乡亲们要了一小包红萝卜,怀着沉重的心情,返回京城,要面奏皇帝,让皇帝开恩。

张伯行回京朝见了皇帝,跪倒上奏:“回禀万岁,河南老百姓深遭黄水灾害,田地荒芜,民不聊生,惨不忍睹。请万岁开恩,拯救生灵。”皇帝说:“他们怎样过日子呀?”张伯行随即拿出那包小红萝卜,递与皇帝说:“万岁,他们有的连这也吃不上啊。”皇帝拿着小红萝卜端详了一会儿,说:“朕在京中的大街上,也见过红萝卜,可比这大得多呀。”张伯行奏道:“万岁,黄水退后,良田变成了盐碱沙荒,别说不成庄稼,就连这红萝卜也长不大啊。”皇帝沉吟了片刻,问道:“张爱卿,依你之见这如何办呢?”张伯行胸有成竹地奏道:“依臣看来,为防止黄河泛滥成灾,请求皇上拨银百万,以工代赈,修两道官堤,才是拯救河南生灵之本。”皇帝想想说:“爱卿所言,正合朕意。准奏,依此操办去吧。”张伯行口呼万岁,下殿去了。

张伯行带着百万银两和朝廷的圣旨,又回到了河南仪封县。他把银钱兑换成小米,按乡亲们挖土方数,发放小米。不到一年时间,不仅修好了官堤,也救济了老百姓,发展了生产。河南老百姓非常感激张伯行救命之恩,没想到,就在张伯行处理善后事宜,准备回朝交旨的时候,却遭到了不白之冤。

原来,一个在京中做户部尚书的南方官员,回家探亲路经河南,他有意试探张伯行所奏河南灾情是否属实,就在河南逗留视察,老百姓见他是从京中来的大官,为表示感谢皇上洪恩,就热情招待了他。他们凑钱置办了丰盛的酒席,为他洗尘接风。不料,这位户部尚书大人,看着这满桌子的鸡鸭鱼肉,不禁顿生疑虑:张伯行在皇上面前奏说河南老百姓穷苦不堪,为啥他们竟还有这么多的肉,这么好的酒?他分明是欺君。于是待探罢亲回京,就向皇帝奏本,告张伯行犯了欺君之罪,求皇上严惩。皇帝听了奏词,半信半疑,为慎重起见,传旨将张伯行革职,派人去河南巡察,查实后,再重新发落。

巡察官到河南私访,见到河南最富的人家,吃的是高粱白馍,大部分老百姓还是以红薯、萝卜为食。皇帝得知实情以后,就宣张伯行速速上殿。皇帝当满朝文武的面,将张伯行官复原职,并好言抚慰。张伯行大礼谢恩,口呼:“万岁、万岁、万万岁!”之后皇帝自言自语地说:“为何别人奏爱卿有欺君之罪呢?”张伯行不言,伸出一只手掌让皇帝看。皇帝见他手掌上写着一个“孤”字,顿时心明如镜。原来在京做官的大多是南方各省人。于是皇帝降旨:“今年是大考之年,朕让张爱卿当主考官,望你任人唯贤,不拘一格选人才。”张伯行说:“谢万岁,臣已记在心里了。”原来,皇帝让张伯行当主考官,是有意让他多提拔几个河南人到京里做官。

张伯行在京做官四十年,是清朝进步的教育家,治河能臣。死后葬于河南仪封县南。现在,河南省兰考县仪封乡汤坟村南,张氏家谱上,存有他的影像和简介。他著述的《正谊堂文集》传流后世,被收入《四库全书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