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汉市硚口区传统春节简介

renwen 提交于 周二, 2023/12/12 - 22:36

春节 为农历元旦,俗称“大年初一”。大年初一,男女早起,穿戴整齐,焚香烛纸钱,祭天地、家神。卑幼拜尊长,名曰“拜年”。燃鞭炮开门,向喜神方(按当年“皇历”定向)礼拜,名曰“出方”。门前插松柏枝,堂中花瓶插天竹、腊梅。官不视事,民间休市3日。

拜年客来,在门外呼:“请开财门”。互拜后入座,主人家端出“元宝茶”(用红枣、莲子、桂圆熬的甜汤)、果盒、菜盒待客。宴客时美酒佳肴,必备全鱼。全鱼则只看不吃,谓之“看鱼”,取意年年有余。

对拜年的孩童,长辈要给“压崇”钱,后转称为“压岁”钱。

初一至初三不扫地,不泼污水,不倒垃圾,谓“聚财”。

初一不讨债,不借火,也不购物。至今,则演变成新年购货热,百货、副食品、服装等商店照常营业。初二上午,出嫁女儿偕丈夫携孩子回娘家拜年,同时向舅父、舅母等至亲拜年。初三至正月十五其他亲友互拜年。

旧俗将初一至初十,顺序定为:“一鸡、二犬、三豕、四羊、五牛、六马、七人、八谷、九豆、十麻”。故有初一不杀鸡,初二不打狗,初三不宰猪,初四不杀羊,初五不鞭牛等禁忌。初七(人胜节)为“人日”。

民国伊始,改行公历,农历正月初一改称“春节”。武汉解放后,春节放假3天,各单位纷纷给离退休职工、烈军属、残疾军人、孤寡老人拜年慰问。亲友家互拜,请客送礼之风仍存,但迷信及禁忌内容残留不多。20世纪80年代后,送贺年卡,电话拜年,电台、电视台点歌拜年,送鲜花等多样形式,渐为市民采用。